马长江院长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2017年5月31日下午,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最近和几个即将攻读博士学位老师的交流心得;第二,和大家分享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成本的三个概念;第三,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思维,来影响身边更优秀的人。
第一个内容,跟大家谈谈我最近和几位即将攻读博士学位老师的交流心得。
最近我在和几位即将攻读博士学位老师的交流过程中,触发了我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关于教师读博的一些想法,二是关于职业教育和教师发展的思考。
一、关于读博的想法
我想从以下几个小点来谈一谈:教师自身的定位问题;学习要有问题意识;知识要转化,才能改变命运。
首先,教师自身的定位问题。我们教师读博为了什么?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和精神追求,做一个有学问有品位的人。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博士都是有学问有品位、在社会上受尊敬的人。他们是为了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而读书,而不应该为了学历而读书。大多数人的潜力是很大的,每个人都要不断的挑战自己、发掘自己。我们教师更要自我加压,到更好的学校和找更好的导师进行深造。
第二,学习要有问题意识。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学会学习和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问题意识,通过科学思维体系的训练,积极地寻找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为从事理工科职业教育的教师,一定要有一个工程思维,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知识体系,在生活中、工作中提高现有的技术和效率,把你的意识创意转化成物品。
第三,知识要转化。人们经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我觉得并不尽然。我个人认为,在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见识。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丰富和启迪思维,才能够学以致用,不然的话你就仅仅是一个知识的储存器,和图书馆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们的教师在读博期间,一定要出去多走多看多交流,视野宽了,见识广了,教学就游刃有余。归根结底一句话,学习知识要有深度,拓展见识要有广度,开阔视野要有高度,多积累,多沉淀,才能厚积薄发。
在教师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学院在精神方面给予支持,经济方面给予保障,做坚实的后盾。学院支持教师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习,这是我们学院升本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自身成长的需要。家庭生活方面,父母的抚养,孩子的上学,学院会出相关的政策帮助大家解决后顾之忧,让大家安心攻读博士学位。大家如果找到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学院也将会继续支持大家,并且在攻读期间支持的力度不减。对愿意返校回来的教师,学院将在待遇方面予以保证,政策上给予倾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大家能够人在学院、心在学院、事业在学院,悦心的回来,舒心的工作。大家是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不论在哪一个平台,哪一块热土上工作,都是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的骄傲。对读博、短期培训还是外出学习的教职工们,学院将全心服务大家,无论是手续方面还是学费方面,各个职能部门一定要积极办理,不得拖延。
二、关于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思考
我明年即将博士毕业,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企业管理在职业教育的应用,战略思考也是我毕业论文的一项内容,我认为,职业院校教师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能力: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
第一,教学能力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点。教师要做知识和技能的转换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将专业的基本理论、抽象概念、数理公式、科学原理、工程技术等转化为具象的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和方法、项目任务书等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练得出。
第二,社会服务能力是教师发展的落脚点。教师要具备社会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要能将自己学到的系统知识、技术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要能给企业开出处方,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方面存在的难题,在给企业诊断、调研过程中能观察到企业没有意识到的问题,通过技术改进、工艺优化,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把企业潜在的问题提炼出来,形成自身的研究课题,通过专利方式形成知识产权,最终实现解决企业、社会的存在的问题。
第三,国际交往能力是教师发展的着力点。学院将来要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教师的国际交往能力将成为自身发展的关键。将来想走出去的教师,英语必须过关,适应国际化的发展,及时了解前沿技术,做到中西文化融会贯通。
以上是今天会议我想说的第一个内容,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经济学中的三个概念。
经济学中有这么三个概念: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任何人当面临选择的时候,这三个成本的排列组合和取舍,决定着未来是一无所有还是财富自由。我今天想结合这三个成本谈一些人生选择方面的感受。
首先,机会成本。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对机会成本容易忽视,不以为然,实际上在人的一生中,机会成本最高,也最难选择,选择了这一方就得放弃另一方,所以选择一定要慎重。就拿读博来说,你选择了读博就不能选择工作,选择工作读博就得放弃。我自己就经历过多次的选择,特别是搞了企业又来办教育,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次选择。每当深夜降临,经常有一个声音冒出来问自己,你做的事情有没有价值?说真的,我自己也比较模糊,没有十分肯定、清晰的答案。但是,总觉得这事该干,这就是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这也是大多数人面临选择时能够继续下去的动力。
大家在做选择的时候,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去考量,反复做比较,明确自己的追求,这是对一个人智慧的考验,境界的检验。我个人的体会,很多时候,选择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第二,沉没成本。机会成本伴随着沉没成本。你在某个行业和领域浸淫多年,这个行业和领域积累的工作经验、人脉资源、资金投入,大多都会随着重新选择而流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放得下,断舍利,该放下的放下,该离开的离开,别计较得失,去选择前景发展更大的事业。
第三,边际成本。知识不是越多越好。知识是要拿来实践的,不是用来储存的,但两者不能截然的分开。大多数人在三十八岁之前,学术方面的成就达到一个峰值了,往后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一般也很难再有大的成就了,这就是边际成本。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边际成本的意识,将所学知识及时进行转化。三十八岁之前积累积淀,在四十岁以后,就要舍得放下理念的边际成本,把理论加以实践运用,通过实践对以前的理念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梳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循环往复,在应用的过程中提升和发展。
机会成本就是选择,选择很艰难,选择不做什么更为重要;沉没成本永远伴随着你,一定要学会断舍利;边际成本到了一定程度应该进行转化,以上说的是经济学中的三个成本的概念。
最后一个方面,想跟大家谈谈如何做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思维,来影响身边更优秀的人。
一个组织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转,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寻求同道的人,关心同行的人,警惕自己的人。我所说的同道的人,指的是组织内的核心高管人员,他们是组织内的一小部分,秉承相同的价值观和理念,一个组织没有同道的人,这个组织肯定会走向分化;只有同道的人,事业无法有效开展,还要有同行的人一起前行;组织内不仅有同道的人和同行的人,还有些是自己的人。所谓自己人有两种,一种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一种是有渊源关系的人,我一直强调要警惕自己的人,因为自己的人往往仗着关系敢于违背原则,破坏规则,阻碍组织的发展。一个理想的组织,永远是群而不党,有同道的人和同行的人,没有自己的人。
成为同道的人,意味着在组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的价值观和理念。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同道的人?要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打破红灯思维,建立绿灯思维。有一些很优秀的人读了很多书,但行为方式却没有因为读书而有什么改变,这表明他一直是在红灯思维里,遇到自己不认可或者不熟悉的观点和建议,就会触发他习惯性的防卫,直接屏蔽,或者为自己的行为进行狡辩,而不是去思考对方的质疑是否合理,更谈不上用大脑去分析和反思,这就是红灯思维。要想打破红灯思维,就得建立绿灯思维,遇到新观点和遇到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即使我不熟悉,跟我的想法有冲突,但是能不能通过事实的验证和理论的探究,对自己进行纠偏和丰富,这就是绿灯思维的心态。我们与人讨论的时候,要把人和他的观点分开来看待,不要绑在一起。具有绿灯思维的人,即使是他的敌人或者竞争对手,当面对质疑的时候,他也会虚心聆听,当对方说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的时候,会先接受,然后去做调研证实,如果对方的观点和看法确实经得起推敲,他会吸收进来为己所用,让自己更加优秀,这才是真正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胸襟。
希望大家都能够打破红灯思维,建立绿灯思维,做一个优秀的人,来影响身边更优秀的人。
今天就讲这么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