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金华职院“五位一体”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深层次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经验
大会主题: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交流体制机制创新的新经验,展望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
2011年11月26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承办的“全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我院冯福臣副院长、校企办崔卫军副主任参加了会议。
中国高教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产合作处处长林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会长、教育部高教司原副司长朱传礼,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系会议主席李进,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研究课题组组长杨应崧,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会长董刚,国家职业教育专家马树超、石伟平,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30个省(市区)137所高职院校校长、部分中职骨干校校长、企业家,《教育研究》等16家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主编、社长,金华市市长徐加爱,金华职院院长王振洪等领导和与会代表300多人出席了研讨活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余年来快速发展,仅从2000至2010年,我国高职院校就从184所增长到1246所,占普通高校的52%,占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数量上去了,教学质量是否跟得上?今后高职教育该如何发展?“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如何深化成了本届研讨会与会者讨论的重点和热点。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系会议主席李进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发布与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五周年,对中国高职教育而言,这将是一个发展的新起点,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正面临转型和质量两大问题,只有把握住阶段性发展特征,坚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国家教育部职成司教产合作处处长林宇,在回顾并总结高职教育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取得的成绩后指出,“十二五”时期高职教育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努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实现为人的发展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高教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作了题为《努力提高两个自觉》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高屋建瓴,强调高校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就是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努力提高两个自觉:提高大学文化自觉和提高学校素质教育自觉。所谓大学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增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将文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自觉促进全社会文化发展与创新。学校素质教育自觉是指,要始终坚持素质教育这一发展战略主题,自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自觉提高体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水平。
研讨会第二阶段,金华职院院长王振洪作了题为《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报告,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作了题为《提高有特色的质量高职发展的生命线》的报告,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院长孙仲山作了题为《台湾校企合作的经验》的报告。
王振洪在报告中汇报了金华职院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利益共同体创新建设情况。他说,2002年以来,学校根据浙中地区“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经济发展特征,积极探索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开展“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学校内在需求,与掌握先进技术标准、国际接轨的高品质企业深度合作,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所谓“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指有相互认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目标的职业院校和企业以校企双方利益为基础,按照一定方式联结而成的人才培养的实体。他总结了“校企利益共同体”五大特征:合作主体优势互补、合作目标互惠多赢、合作领域多元拓展、合作体制科学合理、合作机制灵活高效。自2010年以来,金华职院与地方政府部门、明星企业、行业组织、兄弟高职中职院校合作,先后成立了众泰汽车学院、皇冠学院、高新IT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院、浙中建筑装饰技术联盟、创业学院等6家“校企利益共同体”,涵盖了学校10余个学院的30多个专业。这些“校企利益共同体”功能定位各有侧重,有以人才培养、培训为主的,如众泰、皇冠、高新IT学院;有以培训为主要手段的,如现代农业培训学院;有以科研合作、技术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如建筑装饰技术联盟;有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如创业学院。合作主体呈现多元化,众泰汽车学院是1个专业群对1个企业;高新IT学院是1个专业群对多个企业;而皇冠学院是多个专业群对产业链上的多个相关企业,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同推动经济与教育的和谐发展。在谈到校企合作时,王院长态度坚定,“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深化,没有停止。”
吴岩在专题报告中围绕“提高有特色的质量是今后高职院校不得不回答的问题”这一命题,提出高职院校目前应集中精力做好“四个一”,即一个坚持,坚持以服务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一条主线,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积极推进;一个突破,突破传统,力求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个建设,建设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对如何提高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吴岩认为关键是校企深度合作,其标志是合作发展,从为我服务的“求助模式”转向合作共赢的“互促模式”。吴岩指出,浙江高职教育在改革发展中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模式,其中金华职院从“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到“校企利益共同体”模式形成的新经验、新做法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并提出高职教育今后应专注于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提升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以促进高职教育再上新台阶。
孙仲山在报告中介绍了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台湾高校体系,提出校企合作范畴包括了人力培育和技术发展。在台湾担负人力培育的主要有产业进修专班和产业研发硕士专班,通过实施“产学携手”计划、“台德精英”计划,整合学校、企业、职教实训中心资源,促进技职院校的纵向联系,培育新兴、严重缺工产业的人力,校企合作人力培育关键要素是调和企业与学生的歧见,落实合作契约,学校、教师和学生认同并投入。孙仲山认为,校企合作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持续的参与热忱,理清学校、教师、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并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校企合作焦点应是对学校办学有帮助,对教师教学、研究有帮助,对学生学习有帮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石伟平教授,对三位专家的报告作了精彩点评。他认为,王振洪的报告既有理论深度,也具有实践意义,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校企合作探索经验,其启示是校企合作首先是利益的共同体,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不能消极等待,通过创建校企利益共同体这一基础来进行合作在现阶段是一种可行的做法;吴岩在报告中以全新的视角定位了高职院校,提出高职院校作为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类型应明确定位,有远大的追求才能办出特色,并指出了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路径和特色所在;孙仲山所作报告提供了许多台湾校企合作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对选择合作企业有严格要求,通过签订合作契约保障学生权益等。
研讨会随后举行了校企圆桌沙龙,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职教专家马树超主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洪一,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史忠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作为示范高职院校校长代表,从如何解决校企合作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层面谈了各自的观点,认为学校与企业只有形成恋人进而结为生命有机体,才能开花结果,金职院通过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开辟了一条校企深度合作的新路径;中国众泰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顾汤华,中国皇冠投资集团董事长徐伟强作为企业代表,认为与金职院结为“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前提基础是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理念一致,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员工培养等方面实现了互惠共赢;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孙长庆认为,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在于瞄准市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服务能力;浙江教科院院长方展画认为当前校企双方利益聚焦已从学校、企业转移到学生,使得育人模式发生变化,教育利益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品格、素质上,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从乞求式、从形式上的合作,转移到积极寻求双方共同利益的合作点上来。
校企沙龙围绕“高职院校与企业有无共同利益?”、“校企之间的合作有无形成共识?”、“都知校企合作的好处,为何学院都感觉一头热?”、“高职院校和企业各希望解决那些问题,使双方交集更大”、“非制造业企业如何寻找校企合作点?”等六个问题进行了交流,大家认为,学校应从为企业输送人才这一服务层面逐步深化到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过程拓展了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空间。希望各地各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结合自身办出特色。在校企合作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实现“学校、行业、企业、政府”四方联动,职责明晰,定位准确,学校充分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并增强自主选择性,实现互惠共赢。
会议期间,与会人士参观了金华职院“校中厂”——众泰汽车学院,“厂中校”——皇冠教学实训车间,对金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务实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研讨会闭幕式上,朱传礼、李进进行了总结发言。朱传李强调,金华职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在组织机制上进行创新,思想理论上进行提炼,这一实践经验对其他高职院校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下一步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他希望一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求质量之真,务发展之实,进一步推进“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要将高职教育回归到育人这一原点,坚持以人为本、素质为核心、能力为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李进作了会议总结发言。他说,本次会议可以用三个“主”来概括,一是主题突出,二是主旨聚英,三是主要启发。其启发有,一是落实《纲要》在于在于以“育人”为本,而育人必须以教育观念为先导,强调转型与质量,必须协调好政府、社会、学校三者之间关系。二是产学组合讲运作,通过集团运作、文化运作,努力构建包括服务体系、培养体系、开放支撑体系在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在构建过程中凸显政府职责、鼓励社会参与、强化学校创新、拓展社会组织、引导个人需求;三是人力资源靠开发,我们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管理及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的提升外。使我们的大学成为与社会、行业、企业相互作用的大学,成为一支社会行业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要树立以他方为中心理念,与社会联合解决具体问题并反馈到教学。
此次研讨会,对于我院教学改革、发展建设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希望我院各系部、职能部门,学习领会职教领域领导、专家的新时期高职教育指导思想,总结吸收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各部门目前发展现状,借助各专业群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立,集思广益,认真研讨,积极思考,锐意改革,以提升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院广兴教研之风,力争使我院尽快探索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2011-12-8